节气 | 大寒至,冬将尽!济德中医:做到这3点,养生迎新春
大寒(2024年1月20日)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。大寒同小寒一样,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,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。大寒仍处于寒冬时期,降雨少,气候干燥,常有寒潮、大风天气。冬去春来,大寒一过,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,我们也将在新年到来之际,走向更为明媚温馨的前方。
大寒养生“两不”
大寒节气是自然界阳气深藏而阴寒尤盛的时期,体虚的人以及年老体弱的人,稍不留意就可能旧病复发或添增新病。养生应注意祛寒保暖,潜藏阳气,以顺应“冬季闭藏”的特性。具体怎么做呢?一起来了解看看。
壹
不伤阳气,注意保暖
中医认为,寒气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。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,得寒就容易停滞,甚至引起淤血阻滞,从而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。
中医认为,头为诸阳之会、心为阳脏贯通胸背、寒易从脚而生,因此,头部、胸背部、足部是需要重点保暖的部位,年老阳气弱者更应注意。出门应戴好帽子,避免湿发出门;胸背部多加件衣服避寒保暖;选择舒适保暖性能好的鞋子,并经常用热水泡脚。
早上应尽可能晚起,等到中午或下午阳光晴好的时候可到户外活动一小时左右。在晴好的冬日,可以在室外伸出手脚,让阳光直接洒在手脚上,也可以背对着太阳直接晒背。
贰
不损阴津,少劳心神
大寒期间养生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滋阴。在起居方面,如果室内常开暖气或者空调,除了注意经常通风之外,可以使用些空气加湿器之类以提高空气中的湿度。晚上睡觉如果用电热毯,也尽量不要开过夜或开太热。
阳气偏盛、易便秘和上火的人群,更不要刻意进补,要逐渐向清淡饮食转变。可以吃些核桃、板栗、龙眼、山药、萝卜等温性食物。
这个季节感冒多发,在饮食中可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,如香菜、洋葱、芥菜、白萝卜、辣椒、生姜、大蒜、茴香等,但不可过量。另外,还要清清肠胃,适当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,如山楂、柚子、粥等。
尽可能增加饮水量,不要等口干后再喝水。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,都要喝一杯温水。洗澡前后也各喝一点水,以补充流失的水分。
大寒时节,切忌运动过量,出汗太多,避免阳气随汗液而出,受到损伤。锻炼应选在广场向阳的地方进行,运动项目可根据自己的喜好,选择快走、慢跑、广场舞、八段锦等。运动强度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定,以微微出汗为好。
时近春节,是工作较为忙碌时,加上家里扫撒庭院、采办年货等准备过年,人也容易疲劳,耗精伤神。适当休息、保持心情平静对养阴也很重要。
大寒常按“三穴”
壹
期门穴
大寒养生重在调节肝胆经,期门穴在《伤寒论》中为疏泄肝胆的穴位,对调理肝脏有很好效果。定位:期门穴位于乳头正下方,第六肋骨间隙,人体前正中线旁开4寸。
贰
太溪穴
按摩太溪穴可滋补肾阴,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肾阴虚的人。
定位:太溪穴位于足内侧,内踝骨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。
叁
关元穴
按揉关元穴可补益阳气,对神经衰弱、失眠、手脚冰冷等症状有效。
定位:关元穴位于肚脐下3寸的地方,在腹中线上。
大寒调补正当时
《素问・ 四气调神大论》“夫四时阴阳者,万物之根本也,所以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”是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。谓秋冬之时,万物敛藏,养生者宜顺时而养,秋收冬藏,在秋冬季节尤其是冬季须护藏阴精,使精气内敛,以润养五脏。大寒时节阳气收藏,因而尤其适合调补。
壹
膏方
膏方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,去渣取汁,经蒸发浓缩后,加阿胶等动物胶质、滋补细料及黄酒、蜂蜜、糖或木糖醇制成的半流体状或固体状物称为膏剂。膏方的精髓在于因人、因时、因地辨证施治,调和阴阳五行、五脏六腑、气血津液之盛衰,使人体达到“阴平阳秘”的状态。
一人一方,量身定做,膏方以补虚纠偏,平衡阴阳,调和气血,协调脏腑功能为主要目的,以其力专效宏、效力持久而成为了人们冬季养生调补的好选择。
贰
三九贴
“三九贴”是依据中医“天人相应”理论,顺应四时特性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。大寒时节,正逢四九与五九期间,在三九天内将配制的中药贴贴敷于相应的穴位上,通过刺激腧穴经络平衡人体阴阳,有助于调节机体免疫力,缓解症状,固本扶正、改善体质。